国产农村一级毛卡在线观看_91精品宅男天堂视频_97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_国产极品高潮无套密臀

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新聞

張家界崇山小學校長黃章永:大山深處鑄師魂

2013-07-01 09:03:45  來源:張家界新聞網(wǎng)  作者:唐生英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張家界新聞網(wǎng)7月1日訊  (記者 唐生英)崇山是史傳的蠻夷之地,是武陵山脈中最險峻的一段,海拔1300多米,在這“上坡坡擦鼻,下坡坡擦背”的高寒山區(qū),有一位27年如一日,默默奉獻、辛勤耕耘在三尺講臺上的“土家老師”,像一支閃光的紅燭,在崇山人的心里燃燒著愛、知識和希望。他,就是張家界崇山小學校長——黃章永。 

        27年來,黃章永從山下挑回來的建校材料、課本、學習、生活用品就達30多噸,走訪學生5000人次,行程25000公里,勸回學生49名,資助學生不計其數(shù),義務工作1540天,先后為特困學生墊付學雜費20000多元。 

        用肩膀挑出一所學校 

        來到如今的崇山小學,一棟6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一棟180平方米集食堂和宿舍于一體的平房和一個標準化籃球場就映入記者眼簾,根本想象不到它曾經(jīng)幾經(jīng)變遷的模樣。 

        用肩膀挑出一所學校,還要從1986年說起,那年,黃章永已任教三年,擔任崇山小學校長,由于學校是土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一下雨,孩子們就得戴著斗笠上課。面對這一現(xiàn)狀,黃章永心情非常沉重,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給孩子們建一所像樣的學校。 

        說干就干,他一面爭取支援,一面發(fā)動教師和家人想辦法。最后爭取到永定區(qū)教委的資金5000元,但這只夠建材費,運費還沒著落。于是,他決定,挑也要把這些建材挑上山來,他召開全校動員會,提出:“我每天為學校挑十擔石頭,教師每人每天兩擔,學生每人每天三塊。”這一動員,得到了其他老師和學生的支持。從第二天起,這條山間小路上就多了不少來來回回挑擔子的身影。 

        從1986年開始籌建到1992年校舍建成,總共花了7年時間,這其中也有很多難忘的故事。記者了解到,1992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崇山下了一場雪,山路很滑,為了早點建成學校,黃章永堅持下山去挑玻璃,為了防止摔跤,不打碎玻璃,他脫掉膠鞋,穿著襪子走,攀著路旁的小樹和巖石一步一步往上爬,襪子磨穿了,被尖冰劃破了也渾然不知,當他走到學校的時候,已是晚上9點多鐘,腳板已經(jīng)血肉模糊。說起這段往事,黃章永說:“這都是過去的事了,不值得一提。為了孩子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點痛不算什么。” 

        用愛心鑄就圣潔師魂 

        崇山方圓百里,溝壑縱橫,人戶居住分散,但27年來,在黃章永的努力下,崇山小學的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均達到100%,并且100%完成初中學業(yè)。 

        1998年秋季,開學已經(jīng)3天了,5年級的樊安國卻沒來上學。放學后,黃章永便到他家家訪。樊安國的家長沖著他說:“讀書又當不得飯吃,我家?guī)状藳]進過學堂,也過來了,山里人只要勤快,有飯吃就好”。封閉的大山,已經(jīng)麻木了山里的土家漢子,黃章永一時不知說什么好。這時,這位家長揭開鍋蓋,取出兩個洋芋遞過來。黃章永很震驚:“你家就吃這個嗎?”。這位家長怏怏地說:“不瞞你說,去年糧食減產(chǎn),今年少了2個月口糧,只有吃這個接濟了,家里實在太窮了,哪有閑錢送孩子上學”。聽到這里,黃章永立即從身上掏出100元錢給小安國,并一再叮囑他明天一定要來上學。第二天,樊安國的家長親自送孩子來學校,感動地說道:“不送孩子讀書,就對不住黃校長”。 

        因為地勢險峻,學生上學要翻山越嶺、趟溝過渠,如遇雨雪天,走路稍有不慎,就會滑入萬丈深淵。為保證學生安全,每逢大雨,黃章永都要親自定點接送學生。2002年6月30日早晨,山洪暴發(fā),學生上學的一條主干渠頓時濁浪洶涌,洪水漫過了水渠。黃章永不顧山流湍急,硬是跳入水中將學生一個一個背過來。在他無微不至的關懷下,27年來,學校沒有發(fā)生一起安全事故。 

        用汗水澆開成功之花 

        為了讓孩子們受到好的教育,在教學上,黃章永針對崇山的教育基礎,因地制宜,摒棄了照本宣科的呆板教法,依據(jù)學生的認識水平,恰到好處地安排教育教學。針對復式班的特點,他按“動、靜”搭配組織教學,成功地應用了“故事教學法”和“環(huán)境教學法”,變教師被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他還利用休息時間精心制作了“翻動小黑板”和“漢字字形分析卡”,便于學生手腦并用。 

        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豐富知識、拓展視野,他爭取到教育局的支持,成立了圖書室,又經(jīng)多方籌資,開辦了計算機房;同時,他還將學校周圍十多畝荒山開辟成少先隊科技興農(nóng)基地,利用業(yè)余時間,教孩子們種菜、施肥、除草、植樹,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技和勞動意識。 

        為了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除了經(jīng)常向城區(qū)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外,又自學了《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法》,訂閱有關教育教學的雜志,邊教學邊學習。27年來,他自學業(yè)務知識并記下了十七萬字的讀書筆記,積累教育教學的得與失,寫下了10萬字的教學體會。27年來,經(jīng)他教過學的學生有近30人考上大專院校。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黃章永是這句話的踐行者。他把所有的情與愛,笑與淚,苦與樂,全部融合在大山深處的教育事業(yè)中,用真情在大山深處鑄就不朽的師魂。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wǎng)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