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的方法
1. 成分殘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有的謂語不帶著賓語,如果一句話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就是成分殘缺。
一般說來,成分殘缺有三種情況:
、僦髡Z、謂語、賓語殘缺;②必要的修飾語殘缺;③關聯詞殘缺。
方法:對于毛病,我們只要按“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的格式去檢查,就可以發現缺少什么成分
例1: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誰做了好事,表達不清楚,缺了主語)
例2:通過游覽長城,使我受到了教育。(主語是誰)
例3:課文贊揚了默默無聞。(贊揚誰,缺賓語)
例4:我默默地課文。(干什么?缺謂語)
例5:我不但喜歡讀書,喜歡畫畫。(缺關聯詞)
2.用詞不當
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應恰當地選用詞語,否則就容易在詞義范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關聯詞用錯,造成病句。
例1:“他做事很冷靜、武斷。”(“武斷”是貶義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果斷”)
例2:眼前像隔著霧,看東西不明不白。(看東西應該說清楚)
例3:要想寫好作文,就要有不怕困苦的精神。(應該是不怕困難精神)
例4:在班會上,同學們實事求是地揭發了他工作中的優點和缺點。(揭發是貶義詞)
例5:我聽到她優美的舞姿。(舞姿是看到,聲音才是聽到)
3.語序不當
在一般情況下,一句話里面的詞序是固定的,詞序變了,顛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會發生變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小麗在上學的路上,一個人向學校走去。
例2:陳春梅的樂于助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例3:我們學校師生全體去參觀科技館。
例4:王麗在演唱會上唱了優美的一支歌。
例5:李華會被同學們一定評為三好學生。
4.搭配不當
句子中各成分之間一對詞不能搭配或違反語言習慣就是搭配不當。
例1:王小虎下定決心,一定要培養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應該是養成好習慣)
例2: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聽到”與”優美的舞蹈”顯然不能搭配,應改為“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看到優美的舞蹈。”)
例3: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錯誤。(改正錯誤,克服困難)
例4:我的家鄉是羅定市人。(家鄉是人嗎?)
例5: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戰勝困難,完成任務)
5.重復羅嗦
重復羅嗦就是指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詞同時出現使用。
例1:他興沖沖地跑進教室,興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興沖沖”和“興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興的樣子,可刪去其中一個)
例2:爺爺經常向我講起他小時候過去的辛酸的往事。(小時候vs過去)
例3:在“向貧困山區小朋友獻愛心”活動中,小英最早首先第一個捐款。(最早,首先)
例4:樹上結滿了許多又紅又大的蘋果。(結滿,許多)
6.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稱交代不明確,造成句子意思混亂。
例1:開刀的是他父親。(在這里“開刀”一詞表意不明。他父親是動手術的醫生,還是被開刀的病人?不能讓人確定。)
例2:吳明見到李華,她對他說:“明天請你幫我請一天假。”(到底誰幫誰請假)
例3:五㈠班和五㈡班約定,在他們的教室里舉行聯歡會。(誰教室)
例4:動物園里有熊貓、大象、猴子等可愛的動物,我特別喜歡它。(它是誰)
7.不合邏輯(不合事理或前后矛盾)
句子中某些詞語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表達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1:“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綠,一派豐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時是一片金黃色)
例2:在不見五指的夜晚,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面十幾米以外有一個人影。(看不清)
例3:火紅的楓葉在和煦的春風中搖動。(楓葉是什么時候紅的)
例4:學習方法正確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前面直說正確,后面說高低)
例5:八月十五,彎彎的月兒掛在天邊。(八月十五還有彎彎的月亮嗎?)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范圍大小歸屬混亂。
例1:媽媽買來了許多蔬菜、白菜、胡蘿卜和糖果。
例2:動物園的爬行動物館里展出了各種蛇和許多鳥。
例3:前來參觀的有老人、工人、農民、老師、學生。
例4:這家小百貨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
9.關聯詞誤用
復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接起來表達一定的關系。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
例1:雖然他是班長,但是他工作很負責。
例2:只有社會主義就能救中國。
例3:弟弟年紀很小,因此懂得許多深刻道理。
10.用錯標點
標點、起停頓,調節句緩急輕重等作用,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會造成病句。
例1:暑假學校舉辦了文物,美術,攝影展覽。
例2:“我校明天開運動會!” 小明平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