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qū)W,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教育部科學技術(shù)司司長、高等教育司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等職。2011年11月起擔任中南大學校長。
張堯?qū)W首次以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參加全國兩會。
對于時下備受關注的高校改革和“去行政化”,張堯?qū)W坦言,建設一流大學任務挺重,特別是教育機制體制的改革,問題頗多。“去行政化”需要一個校外甚至是國際的評價機制,這就要依靠權(quán)力下放,民主治校。
去年,中南大學掀起了改革風暴,涉及人事管理、本科教育、學位教育、研究生教育、科技體制、醫(yī)學教育六方面,被稱為中南大學史上“最激進的改革”。
談政策扶持
“招生自主權(quán)可否再大一點”
這次兩會,張堯?qū)W關心的事情很多,但首先關心的是行政權(quán)力下放問題。張堯?qū)W建議政府進一步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quán)。例如,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計劃、自主招生的名額、博士碩士學位點的設置、學生宿舍的收費標準、學生食堂的飯菜定價。
談起地方高校,張堯?qū)W說他今年的第一個提案就是希望中央財政能夠加大對地方高校轉(zhuǎn)移支付的力度和常態(tài)化。
他說地方把稅收的主要部分都交給了中央,而地方高校又承擔著全國90%以上的大學生培養(yǎng)任務,對于那些地方財政不充足的中西部省份,如果沒有中央財政投入,地方高校的辦學經(jīng)費就會有較大困難。
談高校 “去行政化”
應加強教授治學 評價機制交“小同行”
“大學的核心還是教授治學,怎么樣激發(fā)教授的活力?就要建立和加強讓教授參與學校管理的體制和機制。要讓學校教師們在黨的領導下,做到學術(shù)自由、思想自由、精神自由,這樣才會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要做到這一點,學校的行政和學術(shù)管理權(quán)都要下放,要下放到學科和學院,要在學院或?qū)W科成立教授委員會,民主管理學院的重大事項,減少行政對學術(shù)的干預。”張堯?qū)W說。
他認為,當前中南大學推進的學校改革中的核心之一就是在嘗試“去行政化”,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在學科或?qū)W院層面上成立“教授委員會”,由教授委員會和學院黨政聯(lián)系會一起對教師考核和評價。“例如,誰能當教授,誰不能當教授,原來都是看論文多少篇?得了多少獎?只看數(shù)量不看質(zhì)量,而且不分學科門類。”張堯?qū)W說。
“我們想做一個嘗試,就是把考核和評價機制交給‘小同行’,交給教授們。這個‘小同行’,不僅是本學校的,也包括外校的,甚至是國際的。例如,職稱晉升時,教授委員會可以請國內(nèi)外小同行評一下申請人的材料,但最終仍然由本學科的教授委員會投票決定,學校不再設任何標準。”張堯?qū)W解釋, 教授委員會還可以在進人和用人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談人才培養(yǎng)
存在價值缺失作弊風, 缺老實做學問者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張堯?qū)W打了個比方:大學是一個煉鋼爐,你進來的時候是生鐵,出去的時候應該是純鋼,人的靈魂在大學是一個不斷接受洗禮的過程,在大學不僅是學知識、練能力,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不斷錘煉和精神提升。如果你進來的時候是生鐵,出去是更生的鐵,那這個爐子就有很大的問題,培養(yǎng)的人出去還能算成功嗎?
他認為,當今需要的人才是支持經(jīng)濟轉(zhuǎn)方式、生產(chǎn)高附加值產(chǎn)品的人才。之所以培養(yǎng)不出這樣的人才,在于大學不僅都有一種急功近利的傾向,更重要的是受到社會上金錢與物欲的影響太多,部分學生和教師的價值觀受到扭曲。“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大學缺的不是創(chuàng)新能力,最缺的就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分析能力以及價值觀;最缺的就是不管能否成功,都能老老實實、安安心心地坐下來做學問做事情。”
“中國特色一流大學的建設還有很多問題,遠不是近期內(nèi)可以建成的。其中最根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師生價值取向受到扭曲,人們的精神正在受到許多不好的東西侵蝕。例如,以前許多人們認為丟臉的事情現(xiàn)在不以為然了。有些學生成天吃喝、上網(wǎng)看韓劇玩游戲、不好好學習,考試作弊成風……”
>>對話
不要永遠坐在“山頭”上
記者:權(quán)力下放的時候,您會不會擔心“山頭”啊這些負面的東西滋生出來?
張堯?qū)W:沒關系的,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是你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要讓一個“山頭”的人永遠坐在“山頭”上。所以民主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互相協(xié)商和妥協(xié)。
建成“幸福大學”
記者:現(xiàn)在高校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就是物質(zhì)層面上來了,但是精神層面并沒有好轉(zhuǎn)?
張堯?qū)W:我們希望把中南大學建成一個“幸福的大學”。第一,不會讓你感到為工作疲于奔命;第二,精神層面上要有正能量東西。這就要先解決我們教職員工物質(zhì)層面上的東西,漲工資、建設好中小學;解決好看病、住房這些問題等。然后,使大家感到工作是一種驕傲和幸福,也是一種責任,形成良性發(fā)展。
用自己的行動改變社會
記者:大學培養(yǎng)大學生,最終還是要讓他走向社會,那么,您覺得大學應該是把他們保護起來不受社會風氣侵襲,還是讓他們盡早走入社會以便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
張堯?qū)W:我認為這兩種做法都不好。我覺得是要讓學生學會改變,要讓大家逐步地從容忍變?yōu)椴荒苋萑?,去用自己的行動改變社會,重要的是扭轉(zhuǎn)風氣。